|
17年前 他們逆行而上迎擊非典 17年后 他們主動請纓再戰疫情 24個“紅指印” 17年后再出征 ![]() 中山三院開展演練,用假人模擬重癥患者轉運,力爭將病毒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 原第一軍醫大學2003年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醫療隊全體隊員的請戰書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周潔瑩、伍仞、翁淑賢、張青梅 “媽媽,對不起,我又要逆您的意了!請相信我,我一定能再次平安回到您的身邊!”昨日,一張朋友圈截圖在醫護人員的微信群里轉發,引發共鳴。這張圖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護長潘麗麗。17年前在非典時期立下汗馬功勞的她,這次為迎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主動放棄了春節外出的安排,志愿加入一線。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廣州不少醫護人員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取消休假,在穗隨時待命,投入這場不見硝煙的“戰斗”。這其中有不少曾在17年前參與抗擊非典戰役的“英雄團隊”。 17年后,這群“白衣戰士”再度披上白大褂,出征了! 17年前在救治一線 17年后她退掉回老家的車票 這是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主任李芳工作的第27個年頭。27年來,她只回老家4次。今年,她本來準備帶著兒子一起趕在除夕前回老家。然而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她糾結了。幾天后,在最后期限之前,她退掉了回老家的高鐵票。 她在朋友圈寫道:“2003年,我在SARS救治的第一線,17年后的今天,作為科室的管理者、葉欣護長曾經的戰友,也必須和身邊的同事們在一起。” 李芳說,臨時取消了回老家的計劃,家中老人既擔心又很能理解,只是簡單地叮囑要做好防護、注意休息,等疫情平穩了再找時間回家。“其實取消休假的不止我一個,同事們都這么做,臨床上有需要支援,責無旁貸。”李芳說。 17年前正值高考 17年后他接棒前輩實現夢想 “眾志成城、勇于擔當,我們志愿加入急診科黨支部黨員先鋒隊/急診科青年文明號先鋒隊,抗擊新型肺炎,拯救生命,守護健康!”昨日中午,鏗鏘有力的誓詞在廣醫三院急診科醫護休息室內響起。在急診科黨支部書記陳德雄的號召下,急診黨支部黨員先鋒隊和急診青年文明號團員先鋒隊正式成立。 除了急診科外,廣醫三院其他科室的許多醫生主動請纓支援發熱門診,逆行而上的醫者說:“其實并非不怕,但是此時此刻,我們必須沖在最前面。” 廣醫三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醫生在得知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報名參加,經過培訓昨日已經上崗。 “2003年非典時正值高考,我被當時很多前輩的英勇事跡所感動,于是報考醫學院。今天,能夠參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作,對我而言是實現了學醫的初衷、實現了少年的夢想。”何德全醫生說道。 原本春節計劃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醫生,在疫情發生后,就退了票決定留守醫院。他在朋友圈寫道“2003年SARS高考選擇了臨床醫學,相隔17年,這次輪到我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 17年前跳窗回院參與救治 17年后她依舊“突擊”一線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17年前僅用17個小時就騰出SARS收治病房,這支隊伍在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以敢打硬仗、能打勝仗而著稱。當年,省二醫的醫務人員都是搶著報名到一線參與救治SARS患者,如今他們依舊積極參與新的“戰斗”。當年非典期間,從粵東家中跳窗也要趕回醫院救治患者的護士黃惜華,已經成長為省二醫兒科護士長,這次又報名參加了相當于“突擊隊”的特定傳染病救治隊伍。 “17年前和17年后同一崗位,同樣戰場,負重前行,一路有我。”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長蔣曉紅在急診科一線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曾參加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榮獲抗擊非典二等功以及抗擊非典標兵。非典期間,她每天早上7時第一個到科室噴灑消毒,如今再次“請出”當年用過的消毒機,蔣曉紅滿意“老戰友”的表現:“它也一直在崗堅守,為大家服務,消毒效果還是挺好的。” 17年前的“抗擊非典”英雄團隊 17年后毫不猶豫再站出來 17年前“抗擊非典”烈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主任醫師所在的英雄團隊,此次依然擔當隔離病區救治工作的主力軍。鄧子德、崇雨田……抗非典功臣們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家里總共有三個醫生,兩個醫學院學生,都能理解我們的選擇。”中山三院麻醉科黨支部書記周少麗教授和先生都是醫務人員。兩人一個在省級定點收治醫院,一個在區醫院擔綱,春節必須堅守崗位,只能讓孩子和老人自行回老家過年。讓她感動的是,在學醫的晚輩特意發微信來給她加油。 麻醉醫生要負責給重癥肺炎患者插管。這是一項危險而重要的工作,一有不慎就有感染的風險。周少麗和同事們穿上悶熱的全套防護服,戴上防護鏡和N95口罩,認真地提前演練,為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讓病人少受苦痛。 17年前的小湯山戰隊 17年后蓋滿紅指印再請戰 昨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收到了一封蓋滿鮮紅指印和手寫簽名的特別“請戰書”。這封來自原第一軍醫大學2003年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醫療隊全體隊員的請戰書寫道:“我們特此向院黨委請戰,愿為戰勝新疫情,隨時聽候調令,我們小湯山全體隊員都義無反顧,奔赴一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在此,我們積極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而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當時這支“戰隊”的隊長、現已64歲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楊振峰教授同樣主動請纓出任珠江醫院發熱門診專家組長,關鍵時刻再次沖在第一線。2003年,楊振峰教授帶領數十名醫務人員奔赴北京小湯山,奮戰57個日夜,成為全國在小湯山堅守到最后的醫療隊之一。 在老前輩的帶動下,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年輕醫生吳錫平、晏志鵬、陽倩捷也早已志愿到急診發熱門診,通宵出診。“服從命令聽指揮,隨時準備站上一線,是珠江醫院幾十年軍旅和全院老軍人的傳統作風,現在在新一代年輕醫生身上傳承弘揚,極大地彰顯了珠江人勇于擔當的本色!”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陳新說。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