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biāo)題】 華山參《中藥學(xué)7版》 【名稱】 華山參 【拼音】 Huashanshen 【出處】 《陜西中草藥》 【概述】 為茄科植物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 Kuang的根。產(chǎn)于山西、陜西、河南。主產(chǎn)于秦嶺華山。早春或初夏采收,除去蘆頭及細(xì)根,洗凈,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溫。有毒。歸肺經(jīng)。 【功效】 溫肺祛痰,止咳平喘。 【應(yīng)用】 體虛痰喘,寒咳。本品性溫溫肺散寒,又能化痰,臨床多用于長年久咳,可短期見效,而對(duì)哮喘癥有特效。常與麥冬、甘草等配用。 此外,本品還用治虛寒腹瀉、失眠。 【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以免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婦慎用。前列腺極度肥大者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0.1~0.2g。或制成噴霧劑吸入,也可制成片劑。 【臨床研究】 1.化學(xué)成分:根中有效成分為生物堿,其中脂溶性生物堿有東莨菪素(莨菪亭,東莨菪內(nèi)酯),莨菪堿,東莨菪堿,天仙子堿及山莨菪堿等。水溶性生物堿以膽堿為主。其所含東莨菪內(nèi)酯、東莨菪苷是治療氣管炎的有效成分。此外,含氨基酸、多糖類、還原糖、甾醇類及淀粉等。 2.藥理作用:本品具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本品提取的莨菪亭能增加酚紅的排出,降低痰液粘性和痰內(nèi)嗜中性細(xì)胞數(shù),提示有祛痰作用。其粉劑和粗提物(熱參總生物堿)亦有平喘作用。 3.不良反應(yīng):誤食過量易致中毒。中毒表現(xiàn):輕者出現(xiàn)口干,口麻,頭暈,煩躁,視力模糊,咽痛,牙痛,面色潮紅,重者語言不清,躁動(dòng)譫語,瞳孔散大,牙關(guān)緊閉,口唇干裂,口腔出血,四肢肌肉張力增強(qiáng),心率加快,昏迷,抽搐等。華山參中毒后,除一般搶救處理外,可使用拮抗劑,(與救治阿托品中毒相同)。中藥治療取甘草30g,綠豆30g水煎服。亦可服用生姜水。 【錄自】 《中藥學(xué)7版》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