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土鱉蟲《中藥全書》 【名稱】 土鱉蟲 【拼音】 Tubiechong 【英文】 Ground Beetle 【拉丁文】 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異名】 地鱉《神農本草經》,土鱉《名醫別錄》,簸箕蟲《本草衍義》,地鱉蟲、地蜱蟲《鯽氏小兒方》,山賬螂《本草求原》,地烏龜《分類草藥性》,土元《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臭蟲母、蓋子蟲《河北藥材》,土蟲《吉林中草藥》,節節蟲、螞蟻虎《江蘇藥材 志》。 【性味歸經】 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 破血逐瘀,續筋接骨。 【藥用】 本品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鱉Steleophag phancyi (Boleny)的雌蟲干燥體。 【應用】 1.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腫疼痛。本品活血療傷,續筋接骨,為傷科所常用,治骨折傷痛,配自然銅、骨碎補、乳香等以祛瘀接骨止痛,如《雜病源流犀燭》接骨紫金丹;亦可單味研末調敷,如外敷接骨散,或研末黃酒沖服。骨折傷筋后筋骨軟弱,常配續斷、 杜仲等壯筋續骨,達到促進骨折愈合和強筋骨的目的,如《傷科大成》壯筋續骨丸。 2.用于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瘕積等。本品入肝經血分,能逐瘀通經,消瘕。治婦女瘀血經閉及產后瘀滯腹痛,常配大黃、桃仁等,如下瘀血湯;若干血成勞,經閉腹滿,則更加水蛭、虻蟲、地黃等同用,如大黃蟅蟲丸。治瘕積痞塊,則本品配柴胡,桃仁、鱉甲 等以化瘀消漱,如鱉甲煎丸。此外,近代臨床有用以治宮外孕及子宮肌瘤等癥者,常配穿山甲、桃仁等同用。 【注意】 孕婦忌服。 【貯藏】 置于通風干燥處,或與花椒同放入石灰缸中,以防蛀。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以黃酒送服為佳。外用適量。 【形態】 1、地鱉 雌雄異形,雄蟲有翅,雌蟲無翅。雌蟲長約3cm,體上下扁平,黑色而帶光澤。頭小,向腹面彎曲。口器咀嚼式,大顎堅硬。復眼發達,腎形;單眼2個。觸角絲狀,長而多節。前胸盾狀,前狹后闊,蓋子頭上。雄蟲前胸呈波狀紋,有缺刻,具翅2對。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間,多見于糧倉底下或油坊陰濕處。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2、冀地鱉 雌蟲體寬卵圓形,較地鱉寬。蟲體表面暗黑色,無光澤,不如地鱉光亮。體背較地鱉扁。前胸背板前緣及身體周圍具紅褐色 或黃褐色邊緣。體背面有密集的小顆粒狀突起,無翅。雄蟲有翅,體灰黑色,除前胸背板前緣處有明顯的淡色寬邊外,身體其他部分無 細碎斑紋。多生活于廚房、灶腳及陰濕處。分布于河北、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及湖南等地。 【產地】 中華地鱉主產于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冀地鱉主產于河北、山東等地;浙江、山西、內蒙古、陜西、湖南、福建等地亦產。野生或飼養。以河南產量最大,江蘇產的最佳。 【栽培】 喜生活于陰濕的松土中,怕光,晝伏夜出。4~9月為活動期,6~9月為產卵期,冬末早春為冬眠期。每卵鞘有卵6~18粒,最多20粒,孵化后幼蟲蛻皮9~11次,長大為成蟲。春末于木箱、壇罐、地洞或室內飼養池中,填鋪含腐植質較多的松濕土。春季氣候轉暖,地鱉蟲 恢復活動,開始喂食,主要飼料有米糠、麥麩、豆餅末,晚上撒于松土表面,每2~3天喂一次。夏季要加喂輔助飼料如南瓜瓤、青菜 葉、爛水果等,并保持松土的正常濕度。冬季用樹葉、雜草覆蓋保溫防凍。土鱉蟲在自然條件下,要有三年才能完成一個世代交替,其 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0~30℃、濕度70%~80%。據觀察,蜜蜂箱內的溫、濕度正合要求,在上海崇明地區,蜂王從1月底至11月為產卵、 孵化幼蟲期,此間蜂箱內溫、濕度變化不大,故于早春先將產卵母鱉和上年未孵化卵鞘放入,后將若蟲放入,借箱內高溫以促進產卵繁 殖和生長發育;當外界氣溫升高到34℃時,把土鱉蟲移到飼養池飼養。入秋以后,氣溫下降時,再移入蜂箱內飼養,到蜂王停止產卵或 蜂箱內斷子時,又移回飼養池飼養,使之安全越冬。鱉、蜂聯合飼養的結果:土鱉蟲完成一個世代由三年縮短為二年,在3月份就開始產 卵,成活率高,繁殖率比自然條件下增長約1.5倍,發育速度加快4~10倍,且對蜜蜂的繁殖、生產無影響。在聯合飼養中,要防止土鱉蟲 的飼料發霉。 【品種考證】 本品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載:“蟅蟲,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墻壁下土中濕處。”《新修本草》載:“狀似鼠婦,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鱉無甲,但有鱗也。”據上所述并參考《本草圖經》附圖,可知古今用藥來源相符。 【商品規格】 商品按其來源有地鱉和冀級別兩種;按產地分有:蘇土鱉(江蘇)、金邊土鱉(兩廣)。均為統貨,以蟲體完整、個頭均勻、體肥、色紫褐色者為佳。習慣認為江蘇的產品最佳。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和氨基酸。揮發油總量約22.19%,主為萘,另含各種脂肪醛和芳香醛,占24.95%。還含有二氯苯和二甲基二硫醚等其它中藥少見的成分。氨基酸總含量約占40%,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0%以上。另含b-谷甾醇。又從中分得二十八烷醇、十八烷基甘 油醚、尿囊素、尿嘧啶;膽甾醇、棕櫚酸及5,4¢-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 【理化鑒別】 1、取粉末0.2g,加乙醇20ml,放置12小時濾過,濾液用乙醇稀釋成每1ml含300mg藥材,供測試,地鱉在265±2nm處有最大吸收峰,冀地鱉在365±2nm、272±2nm、264±2nm、257±2nm處有最大吸收峰,在282nm處有肩峰。2、薄層色譜 ①取粉末1g,加甲醇20ml,冷浸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β-谷甾醇制成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 上述兩溶液點于同一硅膠G∶CMeNa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9.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5%磷鉬酸乙醇溶液后,加熱 顯色,斑點呈藍黑色,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出現相同的斑點。②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備用。另取脯氨酸、精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谷 氨酸、纈氨酸制成對照品溶液,點于同一硅膠G板上。以正丁醇-乙醇一冰醋酸一水(4∶1∶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噴以0.3%茚三 酮正丁醇液噴霧后,加熱顯色,除脯氨酸為黃色斑點外,均為紫色斑點,并顯示與對照品相對應的熒光斑點。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