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biāo)題】
秦艽《中國藥典》
【名稱】
秦艽
【拼音】
Qinjiao
【英文】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概述】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 Gentianastraminea Maxim. 、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 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秦艽”和“ 麻花艽”,后一種習(xí)稱“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曬軟, 堆置“發(fā)汗”至表面呈紅黃色或灰黃色時(shí),攤開曬干,或不經(jīng)“發(fā)汗”直接曬干;小秦 艽趁鮮時(shí)搓去黑皮,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jīng)。
【應(yīng)用】
祛風(fēng)濕,清濕熱,止痹痛。用于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jié)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fā)熱。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
【用法用量】
3~9g 。
【理化鑒別】
(1) 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甲醇-濃氨試液(75:25:5) 混合液30ml,浸泡2 小時(shí),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約1ml,加1mol/L鹽酸溶液2ml,繼續(xù)蒸去氯仿, 放冷,濾過。取濾液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鉀試液,即生成淡黃白色沉淀;另 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即生成棕紅色沉淀。
(2) 取本品橫斷面,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黃白色或金黃色熒光。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yàn)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1:4)為流動(dòng)相;檢測波長為254nm。理論板數(shù)按龍膽苦苷峰計(jì)算應(yīng)不低于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龍膽苦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同時(shí)另取本品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減壓回收至 干,殘?jiān)眠m量甲醇溶解,濾過,轉(zhuǎn)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 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jì)算,含龍膽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性狀】
秦艽 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xì),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
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zhì)硬而 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
麻花艽 呈類圓錐形,多由數(shù)個(gè)小根糾聚而膨大,直徑可達(dá)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網(wǎng)狀孔紋。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多呈枯朽狀。
小秦艽 呈類圓錐形或類圓柱形,長8~15cm ,直徑0.2~1cm。表面棕黃色。主根通常1 個(gè),殘存的莖基有纖維狀葉鞘,下部多分枝。斷面黃白色。
【圖片】
小秦艽
粗莖秦艽
藥材秦艽(小秦艽)
藥材秦艽(秦艽)
藥材秦艽(麻花艽)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




